5月4日,由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主办、华体(中国)承办的“文化自信与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在美丽的历史文化古城荆州成功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中国视角、中国声音、及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共有来自17所高校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伊始,长江大学李家宝教授主持了开幕式。长江大学副校长周从标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长江大学的概况,并致欢迎辞。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苏晖教授致开幕辞,并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论述此次会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华体(中国)院长谈宏慧教授则代表学院对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上午的研讨会主要议程为主旨发言,共有十位代表依次做了精彩的主旨发言。长江大学李家宝教授另辟蹊径,不谈“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小说,反而谈他的戏剧。武汉大学涂险峰教授以“广义形象学、世界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旨,论述了广义形象学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并希望中外学者以中和的视野看待世界。华中科技大学刘久明教授凭借独特的眼光,论述了文学与疾病的跨界联系,清晰地论述了文学与疾病的研究价值。其它主旨发言人的主题分别为:世界非裔文学的整体研究:必要性与路径(华中师范大学华体app网页版罗良功教授);中外文化对话中的中国声音——2014~2018 年《外国文学研究》中中外学者访谈话语解读(武汉理工大学华体app网页版甘文平教授);学术自信与话语创新: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苏晖教授);中国古典诗词中多故事叙事在翻译中的妥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体app网页版谢艳明教授);“后理论”时代中国文论的国际化机遇——兼谈“理论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陈后亮教授);中国立场与世界视野:《非洲文学史》的撰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黄晖教授);再论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的“后结构主义”之争(华体(中国)习传进教授)。
下午还将分3个论坛进行交流,专家学者们将会从文学、文化、翻译等多个视角探讨中国立场、中国声音、及中国特色。